作者:蔡尚達醫師(Shang-Ta Tsai, MD)
前面提到的常見乳房檢查, 檢查出病灶後如果懷疑可能回惡性病灶, 接著就是怎麼把病灶取出來做病理組織化驗, 原則上在什麼樣子的檢查工具下發現, 就在何者工具下定位切片. 以下依切片得到組織數量(少→多)分別介紹如下 :
細針抽吸 (Fine Needle Aspiration)
搭配的影像定位方式: 超音波導引 、觸診
簡介:表皮消毒後, 在超音波導引下, 使用18-23G空針與針筒, 將針尖準確地插入病灶中, 來回抽吸取樣, 再將取得的細胞組織打出於玻片, 進行細胞抹片固定後, 由病理科醫師判讀∘
優點: 快速方便(<5min), 幾乎無傷口, 在診間順手及採樣完成, 幾乎罕見任何危險, 健保給付
缺點: 疼痛 (不打麻藥), 細胞組織量少, 細胞學檢查準確度會隨判讀病理醫師經驗與信心差異很大(敏感度75-97%) 僅能區分出良性,惡性或Atypical cells, 常無法明確得到病理組織診斷, 無法進行惡性腫瘤免疫細胞染色∘
粗針切片 (Core Needle Biopsy)
簡介:表皮消毒後, 在預計入針處注射約5c.c局部麻醉藥劑, 麻藥作用後使用手術刀片輕輕在表皮劃一小切口, 在超音波導引下, 使用14-16G專用切片切片針, 經由表皮切口進入後將針尖準確放置於病灶前方, 按下發射切片針按鈕進行取樣(會有"趴"很大一聲,出針約1.5-2.2cm), 重複3-5次取樣, 取下一條條肉絲狀組織, 由病理科醫師判讀∘
優點: 快速方便(10-20min), 傷口小(<2mm), 組織學檢查準確度高 (敏感度>97%, 特異性: 100%), 健保給付
缺點: 太深病灶或者接近胸壁病灶難度較高, 罕見機會有併發症(出血/感染/氣胸)
細針抽吸VS粗針切片
- 衛服部醫事審議委員會認定結果指出,細針抽吸之細胞學檢查不能做為最後的乳癌診斷結果,因此如果如果懷疑乳癌病灶請務必盡量採用粗針切片而非細針抽吸
- 但如病人有以下狀況, 可能優先採用細針抽吸 :
- 病人有容易出血傾向
- 病灶距離胸壁太接近/或者有放乳房植入物(粗針彈射安全距離不夠)
- 單純水泡/囊腫狀病灶(為了抽取液體)
- 太小的病灶(<5mm, 可能局部麻醉或粗針一針完病灶就看不到)
- 腋下淋巴結抽吸
- 粗針切片次數與敏感度(1針:73.5%, 2針:88%, 3針:94%, 4針:97.5%) 所以粗針切片次數建議至少3針,在熟練的操作醫師下幾乎不會出現氣胸以及需要處理的出血併發症(切片術後局部瘀青為正常現象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